浏览千年万年的我:凯瑟琳的传奇故事
本文是心理学家余德慧写的评论,摘自图书《前世今生》。这是一本神奇的书,描写的是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真实事件:一位普通病人凯瑟琳因焦躁来到魏斯医生处治疗,却在被催眠后惊现86次生命轮回!这一事实不仅改变病人,也让心理催眠师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此后,信奉科学的医生甘冒职业风险,记录此书,透露生命的不朽与真义。
如临生命深渊
我们的潜意识里永远潜存着对死亡的畏惧;只要我们活着,潜意识就存在着死亡的意象。在这生死相对的人生里,是不是有更高的智慧来教导我们?
魏斯在治疗女病人凯瑟琳之前,自认为是保守的科学主义者。他从来不相信超心理学的鬼话,只相信科学能验证的事物。他用科学的方法治疗凯瑟琳,历经18个月毫无效果。凯瑟琳是个典型的恐惧症患者,她害怕水,甚至连吞药丸都怕被水呛到;她怕坐飞机、怕暗,也害怕死亡。她的病情一再恶化,夜里经常一合眼就做噩梦。魏斯对这种病症并不陌生,他驾轻就熟地让她回忆童年往事,开些抗焦虑剂让她容易入睡些。
开始治疗的时候,魏斯隐约觉得凯瑟琳的童年一定发生了什么事,几经挖掘,凯瑟琳只记得一些零零碎碎的事情。在凯瑟琳5岁的时,她依稀记得自己曾经被人推到游泳池里,再被救了出来。可是,在这件意外事件发生之前,她早就对水怀有很深的恐怖。11岁时候,凯瑟琳的母亲因为严重的忧郁症入院。她的父亲是个酒鬼,哥哥常常在夜里到酒馆,把烂醉如泥的父亲拖回家。酒醉的父亲常打母亲,弄得全家鸡犬不宁。
我的生命被颠覆了!
像这样的家庭,魏斯相信童年的凯瑟琳一定受到了一些深刻的心理创伤。就诊之前,凯瑟琳的状态很糟糕,连续两个晚上都噩梦连连:开车过桥,桥居然垮了,她连车带人摔到河里,逐渐没顶;另一个梦,在一间黑漆漆的房间里,她想逃出,却在黑暗里被东西绊得东倒西歪,逃不出来。
魏斯在他的日记上写道:“第一次治疗凯瑟琳时,我从来不知道我的生命将由此被颠覆了——这个担惊受怕的女子坐在我的前面,居然是个催化剂,把我的生命完全改观了。”
魏斯医生到底改变了什么?为什么这么一个科学家居然开始相信前世轮回?为什么这位科学家愿意冒着风险及嘲笑,把他的真实故事昭示天下?
原来,他从凯瑟琳的治疗里,突然摆脱了科学的约束,陷入人类巨大的奥秘里。
魏斯曾几次劝凯瑟琳做催眠治疗,可是凯瑟琳硬是不肯,她害怕那种似梦幻般的黑暗。有一次,凯瑟琳随她男友到芝加哥,进入当地的古博物馆参观正展出的古埃及文明展,忽然有着似曾相识的感觉。当导游解说的时候,她会不由自主地纠正他。凯瑟琳自己也觉得莫名其妙。回到迈阿密之后,魏斯再度说服她接受催眠,她终于心不甘情不愿地答应了。
于是,魏斯要她回忆早期的事,在催眠中说话。照魏斯的临床经验,凯瑟琳的症状应该会好转。但不幸的是,凯瑟琳的病情毫无转机,于是魏斯再度催眠治疗,把她引到两岁,但无事发生,魏斯又引她往一岁走。突然,魏斯听到凯瑟琳说出一些他从未想过的事:“我看到通往一个建筑物的台阶,那是一个好大好白的建筑物,白色的拱门,没有门廊……我穿着一件长袍,很粗的料子,我的头发系起来,长长的金发……”
前世今生历历在目
魏斯不禁惊呆了,他催眠过上百的病人,却从未碰到过这种事。他的脑中猛然闪过一个念头:“莫非是轮回?莫非她在说自己的前世?”他又细细地问了一些生活细节,显然凯瑟琳并不是在瞎扯,一切清晰无疑。魏斯寻思道,凯瑟琳患精神分裂吗?这些话是来自她的幻觉吗?是分裂性格还是病态性格?魏斯又从她的临床资料里,一一否定了这些症状。
魏斯的心情恍若隔世。他觉得自己好像碰到了一些心灵之秘。前世记忆?这个陌生的知识对他这个科学家简直是不可能的事,可是却又在眼前活生生地发生,搞得他又不能否认。
魏斯又问凯瑟琳记得什么,凯瑟琳又说了她的两个“前世”,一次是在公元1756年,她是个西班牙人,名叫露伊莎,56岁。当时由于瘟疫,许多人都生病了,露伊莎也正病着;另一次,她是个妓女。经过这次催眠后,凯瑟琳的病情才开始好转,年轻的活力及妩媚又回到她的脸上。虽然,她不相信轮回之说,可是她确实感受到“前世”鲜活的记忆,以及强有力的冲击。魏斯医生却没有这么好过,他翻查有关前世的书籍,却又对轮回疑惑重重。他是典型的犹裔美国人,在学术上力争上游,在大学念化学,在医学院搞生理精神医学,全然不信转世之说。
可是凯瑟琳每次的催眠治疗都会说一些与她前世不同的经验,也描述自己如何死亡。根据研究濒死经验的雷蒙•慕迪博士的说法,人们死亡之前会“飘浮”着离开肉体,而凯瑟琳也是这么说的。
浏览千年万年的我
魏斯翻阅布朗大学杜卡斯教授的文章,也读遍了其他研究第六感学者的书,愈来愈觉得自己在变化。他开始怀疑科学给他的限制,问题不在于科学的对错,而是他发现人对自己生命的态度并不是科学关心的主题,但人是通过经验关注生命的。
美国神经与精神医学之父梅尔教导他的学生时,总喜欢说一句话:“不要在不痒的地方搔。”意思是不要去碰没有发作的部分,而魏斯正搔到了痒处。
这个痒处并不是凯瑟琳口中说出的“前世”,而是“前世”的概念。它突然把“死亡”的意义做了一个很大的转换:我们并不只是活在肉身的数十个寒暑,而是活在一个千万年的时间视框里;“看遍一生”并不只是回顾眼前这个肉身的一生,而是把千年万年的一生一世翻转着看,像浏览着千年的日记。
所谓的“我”,突然化身为千千万万个人,时而为高官,时而为奴仆,时而得意一生,接着可能穷困一辈子。在一个“一生”里,我们只看到一个“我”;在缺乏“前世观”的视框下,我们总是固执地把这个“我”紧紧地怀抱着,过度认真地对待它。可是,一旦把这个“我”放在千古里看,它只是我们亘古生命脉中的一个人相。于是,把自己放在“不止一生”的观照里,“我”突然被提升到一个较高智慧的位置来观想——那是一种超越生死的解放感。
望尽千帆身心安顿
魏斯也发生了类似的改变,他说:“日复一日地听着凯瑟琳的录音带,我的疑虑渐渐消融,我的生活变得很单纯,更容易满足。我不再与人玩人情的把戏,不再以自己的身份做虚骄的身段,变得更坦诚、更直接。”
魏斯觉得,如果世俗的繁华不能帮我们找到安心立命的智慧,那么我们必须用另一种意识来保持仁爱与简朴。在那种意识里,我们有着对人类望尽千帆的终极关怀。
一旦我们跳过那道阈限,眼前顿然开朗,一切身心终将安顿——
后记:
布莱恩•魏斯(Brian Weiss),美国耶鲁大学医学博士,曾任耶鲁大学精神科主治医师、迈阿密大学精神药物研究部主任。著有畅销书《前世今生》(Many Lives, Many Masters),《生命轮回》(Through Time Into Healing)等。接下来人的解读要做的,就是魏斯系列精读课。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