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死体验:了解死后世界的一种通道
上一篇文章介绍了魏斯医生导引岳母米奈临终阶段、缓解离别悲情的故事。关于临终状态描述的证据是大量病人的“濒死体验”,他们被抢救苏醒之后,都说自己在濒死的时候见到了种种景象,而不同人的描述都非常相似。雷蒙德•穆迪(Raymond Moody)对濒死经验的许多层面做了科学研究, 给予人类一个鲜活和坚强的希望:生命并不是在去世时就结束, 确实有“死后的生命”。
未知死,焉知生。濒死体验值得好好了解。凯瑟琳每次的催眠治疗都会说一些与她前世不同的经验,也描述自己如何死亡。根据研究濒死体验的雷蒙德•穆迪博士的说法,人们死亡之前会“飘浮”着离开肉体,而凯瑟琳也是这么说的。
一、凯瑟琳的死后漂浮
在凯瑟琳的催眠回溯中,多次描述了一个相似的状况:浮。
【浮1】
这次她的死亡是安详的。她浮起来。浮起来?这让人想到雷蒙•慕迪博士(Dr. Raymond Moody)对濒死经验的研究。他的病人也记得浮起来,然后又被拉回自己的身体。
【浮2】
在约罕那一世,被史都华割喉去世后,接着她发现自己浮在身体之上,并能看到底下的场面。她漂浮到云端,觉得困惑不解。接着她很快觉得自己被拉到一个“狭窄、温暖”的空间。
【浮3】
在父亲是爱德华的那一世,死后她又浮出了身体,但这次并不觉得困惑、迷乱。“我感到一道明亮的光,感觉很好,我可以从光里获得能量。”她休息着,停留在一生与一生的“中间状态”
【浮4】
在做黑人艾比的那一世,她静静地死去了,漂浮到房间天花板上,可以看见自己在床上的躯体,一个60岁老太婆的小而蜷缩的身体。她就这样浮着,等人过来帮她。接着,她感觉到一道光,并且被吸了过去。
【浮5】
在洪水后大瘟疫的那世,很快地,她就浮出躯壳之外,被吸往那道熟悉的光,她耐心地等候别人来帮她。
【浮6】
在做克利斯群那一世死后,“我觉得自由……自由,”凯瑟琳轻轻地低语,“我在黑暗中浮起来……周围有光……还有灵魂,其他人。”
【浮7】
在被流放在洞里等死的那一世,她又害怕又悲惨,呼吸变得快而不规律。她终于死了,结束了这痛苦的一生。“我觉得很轻……好像整个人浮起来了。这里很亮,感觉很好!”
【浮8】
在做飞行员艾力克的那一世,她停了一下,然后很轻柔地回答:“我浮起来了……离开我的身体了。我现在没有身体,又是灵魂了。”
【浮9】
在做农夫的那一世,过了一两分钟她才轻声回答:“我浮起来了。”
“你已经离开老人的躯体?”
“是的,我浮起来了。”她又进入不具肉身的状态。
她每次死亡的经验却很类似、一致。在过世的那一刻会有一个意识的部分离开身体,漂浮起来,然后被吸向一道美好、能灌输能量的亮光。接着便等人来帮她,灵魂自动地升天。而熏香、葬礼或其他死后的程序和这都无关。它是自动的,无须任何准备,就像穿过一道刚开的门。
二、魏斯医生的濒死病人案例
濒死体验(NDE:Near Death Experience)是人们在临终或遭遇创伤和疾病时所产生的死亡感受,这是一种看似难以置信、奇特或超自然的经历。尽管有关濒死体验的质疑不胜枚举,但有一点是确凿无疑的——它们的确存在。数以千计的人在临终前真切地体验了相似的情境。
魏斯医生提到说自己有过几个濒死经验的病人,其中最有趣的是南美的一个成功商人,他是在凯瑟琳治疗结束后两年来看魏斯医生的。他叫雅各布,曾于1975年在荷兰被一辆摩托车撞得不省人事。他记得自己从身体里浮出来,往下看出事的现场,有救护车,医生在检视他的伤口,以及愈聚愈多的的围观群众。他看到远处一道金光,走近时,有个穿黄褐色袍子的僧侣。僧侣告诉雅各布,现在不是他过来的时候,他得回到他的身体里去,雅各布感受到僧侣的智慧和力量。僧侣同时说了一些雅各布这一生未来会发生的事件,后来都应验了。雅各布又回到他身体里,躺在医院病床上,恢复了意识,并且感到伤口痛彻心扉。
1980年,原为犹太裔的雅各布到以色列旅游,参观位于海本(Hebron)的族长之穴(The Cave of the Partiarchs),这地方犹太教和伊斯兰教都尊为圣地。自他在荷兰的经历后,雅各布变得比较虔诚,也经常祷告。他走进附近一个伊斯兰教寺院,和伊斯兰教徒一起坐下来祷告。过了一会儿,他站起来要离去时,一位老教徒走过来对他说:“你和别人不同,他们很少会坐下来和我们一起祷告。”老人停了一会儿,仔细地看着雅各布,才说:“你见过僧侣了。别忘记他对你说的话。”五年后,又在千里之外,一个老人也知道雅各布见过僧侣——而且还是他昏迷不省人事时发生的事。
所有讲述死后经验的人最后都回到了他们的身体里。他们的故事也都有类似的地方:离开了身体,往下看别人忙着急救的情景;最后却会看到明亮的光,或是远方发着光的‚灵魂“人物”有时是在隧道的尽头;感觉不到痛;当他们知道肉身的任务并未完成、必须回去时,马上就进到自己身体里,重新有了痛觉和其他的感觉。
三、穆迪博士的濒死体验研究
不管是凯瑟琳在催眠中的描述,还是魏斯亲自接触的几位濒死体验的病人,都描述了相似的特征。穆迪博士提出了“理论上的理想体验或完整体验”,他是这样描述的:
“一个正在死去的人,当达到肉体痛苦的极点时,他听到医生宣告自己死亡。他开始听见噪音,响铃声或嗡嗡声,同时感到自己很快通过了一条黑暗的隧道。然后,他忽然发现自己离开了肉体,不过仍在直接的物质环境中。他在远处看自己的身体,如同一个旁观者。他居高临下地观看着复活,情绪动荡。
过了一会,他镇定下来,渐渐习惯这种奇怪的状况。他注意到自己仍有一个‘身体’,但是性质迥然不同。很快又发生了一些别的事情。他见到了已故亲友的幽灵,他从未见到的亲切热情的神灵——一种闪光的生命——在他面前出现。这个 生命用非言语的方式问了他一个问题,让他评价自己的一生,瞬息为他展示一生的主要事件。一时间,他发现自己正在靠近某种障碍或边界,这显然代表着今生和来世的界限。然而他发觉自己必须回到人间,因为死亡的时刻尚未到来。由于迄今为止他已对死后的经历发生了兴趣,他不想返回尘世。但不管他本身态度如何,最终与肉体重新结合而复活了。”
穆迪谨慎地强调:每例濒死体验的过程都不是完完全全按上述方式发展的,但是,他被那些经历的“惊人相似”所深深吸引。
四、濒死体验的研究简史
濒死体验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早在两千多年前,柏拉图在他的著作《理想国》(The Republic)中就记载了濒死体验现象。近代濒死体验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的瑞士地质学家阿尔伯特•海蒙(Albert Heim)。在经历了一次“死”而复生后,海蒙开始对众多有过类似经历的人产生了兴趣。他研究了30名幸存者,包括战争中受伤的战士、从建筑物上掉下来的建筑工人、差点被淹死的渔夫等等。他发现,30名坠落幸存者中,95%的人说在濒死过程中感受到平静和快乐。
海蒙的研究吸引了很多后来者。1903年,英国作家F.W.H.麦尔斯完成两卷本的《人性及其在肉体死亡时的存留》;1907年,詹姆斯.H.海斯洛波在美国发表论文《垂死者的幻觉》,影响很大。1926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威廉•巴雷特出版了《临终幻觉》。这个时期,濒死研究得到了广泛支持。
1959年,美国精神研究会的卡里斯•奥西斯(Karlis Osis)通过分析详细记录病人死亡过程体验的几百份调查表,开始继续海蒙的研究。1972年,他还在冰岛心理学家厄兰德•哈拉德桑(E. Haraldsson)的帮助下,跨越种族和文化界限,把研究扩展到印度。他们合作出版了一本书《死亡时刻》(At the Hour of Death, 1972),在书中奥西斯总结道:“尽管很多病人进入一种健忘、无意识的状态,但仍然存在着坚持到最后的意识清醒者。他们说‘见到了’来世并能在临终前报告他们的经历。比如:他们见到了已故的亲属和朋友的幽灵,见到了宗教和神话中的人物,见到了灵光、美丽的强烈色彩等非尘世环境。这些体验很有影响力,带给他们祥和、宁静、安逸和宗教情感。病人奇特地经历了‘美好的死亡’,这与临终前通常想到的黑暗和悲惨正好相反。”
20世纪70年代,依阿华大学精神病学教授拉赛尔•诺依斯(Russell Noyes)和同事罗伊•克莱蒂一起,研究了大量濒死者的描述,对个别人的自传性陈述也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著名瑞士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學泰斗卡尔•荣格(Karl G. Jung)。1944年在瑞士的一家医院里,患心脏病的他经历了一次濒死体验,从而改变了他对人类意识的理解。以下是他对这一经历的描述,这个描述被收录进其名著 《记忆•梦境•映像》中 ( Memories, Dreams, Reflections ),他写道:“死后发生的事情极其辉煌灿烂,难以形容,我们的情感和想象力无力描述其大概。”
雷蒙•穆迪博士(Raymond Moody)是第一个系统研究濒死现象的人。1972-1974年间,穆迪博士收集了150例濒死体验的实例,从中归纳出最一般的濒死体验(NDE)要素:飘离身体;通过黑暗隧道;朝一束光升去;与朋友亲戚相会;一生的全景回顾;不情愿返回身体;对时空的非凡洞察力;被救治后的失望感。1975年,他的《生命之后的生命》(Life After Life)出版,并在书中首创了“濒死体验”一词。这本书,一经问世就成为超级畅销书,创下了全球销量1300万册的记录。它改变了普通人的生死观念,使“濒死体验”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正式纳入西方主流医学的视野。之后,穆迪博士又出版了10多本畅销书。
穆迪的研究启发了新一代濒死体验研究者,其中最杰出的有:肯耐斯•瑞恩(Kenneth Ring)博士,麦尔文•莫尔斯(Melvin Morse)博士,麦克尔•萨鲍(Michael Sabom)博士等。他们的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果:
• 濒死体验在世界范围内频繁发生这一事实不容置疑。濒死体验不仅限于成年人,也发生在孩子们身上。大约35%接近死亡的人都会有濒死体验。
• 绝大多数濒死体验者都说他们感受到和平与快乐,而非痛苦与折磨。
• 濒死体验者看到的一些景象与他本人的知识并不一定吻合。例如物理学家威廉•巴雷特记录一些孩子在濒死体验中对自己所看到的天使没有翅膀深感失望。
• 濒死体验对当事人影响很大,多数人发生了巨大的、积极的转变,心灵更加丰富了。一些无神论者经过濒死体验后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观,此后成为虔诚的有神论信仰者。
令人深思的是,并不是所有濒死体验者看到的都是美好而令人愉快的景象。有些人在濒死体验中在也看到了一些可怕的景象。例如,《天堂印象——100个死后生还者的口述故事》(外文出版社, 1999)中就记载了一个叫斯塔因•海德勒的德国警察局长可怕的濒死体验。海德勒局长以前对人冷漠粗暴。在一次濒死体验中他看到自己被许多贪婪丑陋的灵魂包围着,其中一个灵魂张着血盆大口扑上来要咬他。还有些人在濒死体验中看到灵魂依生前的所为得到了不同的归宿。这些濒死体验案例使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中国“善恶有报”的古训。
【相关阅读】
魏斯系列精读课 (第一辑)
01.人际关系:凯瑟琳的86次转世,给我的人生启示
02.医疗健康:凯瑟琳的心理宿疾是如何治愈的?
03.灵性成长:魏斯医生的灵性成长之路
04.高层智慧:来自灵魂大师的人生智慧
05.末日预言:如何理解即将到来的地球灾难
06.临终关怀:如何送我们的亲人走好最后一程
07.濒死体验:了解死后世界的一种通道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