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刚忙完我的直播首秀,小范围做的测试,所以很多人不知道。没关系,回顾还在整理,后续会发出来,就先继续写《认识经络2》吧。
十二经脉里,阳经一分为三,分别是太阳、少阳、阳明。阴经也一分为三,分别是太阴、少阴、厥阴。这其实是初学者很不理解的地方,为啥经脉还要这么分?
在上篇《阴阳到底是什么,要从这三个层面来理解》提到,阴阳最早起源于《易经》,描绘阴阳变化最经典的就是太极图。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阴阳就是两仪。
那么,阴阳再分时,为何不一分为二,而是一分为三呢?
《黄帝内经•阴阳离合论》里对三阴三阳用了“开阖枢”的说法,就像一扇门。太阳就是门打开了,阳气向外发散,为三阳之表,这就是“开”。
阳明就是门关上了,阳气蓄居于内,为三阳之里,这就是“阖”(阖就是闭合的意思)。
少阳介于表里之间,就像门枢纽,半开半关,这就是“枢”。
同样,三阴也是如此。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太阴是开门,厥阴是关门,少阴是中间的枢纽,非常形象。
总结一下,三阴三阳中,太阴和太阳都是开门,厥阴和阳明都是关门,少阴和少阳都是半开半关的枢纽。
如果把少阴和太阳看成是相配的一对夫妻,太阳是丈夫,少阴是妻子,老夫少妻,男主外,女主内,所以太阳经在外面,少阴经在里面。
第二对夫妻叫太阴和阳明,太阴是妻子,阳明是丈夫。第三对夫妻,女的叫厥阴,男的叫少阳。
比如足太阳膀胱经走腿的外侧,是外面,足少阴肾经走腿的内侧,在里面,互为表里。
在《黄帝内经•阴阳离合论》中,是把人放到自然界中去观察,通过方位和气象来描述的,这同样离不开太极图。
在顾式太极图里,太阳在东北方,冬至过后,正是阳气渐升时,故为阳之“开”。阳明在西北方,阳气渐收,藏合于阴,故为阳之“阖”。少阳在东南方,到夏至时,阳气盛极而阴始生,阴阳转枢于此,故为阳之“枢”。
三阴的开、阖、枢也是如此。太阴在西南方,夏至以后,阴气渐长,故为阴之“开”。厥阴在东南方,阴气渐消,并合于阳,故为阴之“阖”。少阴在西北方,到冬至时,阴气盛极而阳始生,故为阴之“枢”。
前面提到,阴阳各有开、阖、枢三种状态,故共有六种状态,也就是六气,分别是:太阳之气、阳明之气、少阳之气、太阴之气、厥阴之气、少阴之气。
人体中的三阴三阳之气,最直接、最主要的来源就是这二十八星宿。这不是你想要就有,不想要就没有的,所以才会有五运六气。
这不是一两个人的事,是人人都会受到影响,就是通过图中所绘的太极器官,给人体强行灌气。
在上篇《阴阳到底是什么》提到,阴阳不是个纯哲学概念,更要从宇宙、物质层面来理解。
超视觉观察下的阴阳物质,有色彩、有形态,而且是动态变化的,看起来就像小球,称为阴球、阳球。
如果按照色彩、形态、浓度等来分,阳物质可以细分为太阳、阳明、少阳三种物质,阴物质可以细分为太阴、少阴、厥阴三种物质,这六种物质就叫做三阴三阳,只不过是不停运动变化着,像气、像河、像光。
也许这跟《从宇宙能量场到精微能量》提到的宇宙能量类似,有各种形态。比如有超视觉的人看到,宇宙能量场由一系列几何点、脉动的光点、螺旋形、线网、火花和云状物组成,非常有结构。
三阴三阳开阖枢运动和十二经脉循行有关。下图为十二经脉循行图,手足少阴经和手足太阳经,这四条经脉的循行体现了少阴和太阳相表里,由阴出阳。
手足厥阴经和手足少阳经,这四条经脉的循行体现了厥阴和少阳相表里,由阳入阴。
子午流注,也是开阖枢运动变化的时空节律。把顾氏太极图按十二时辰划分,看起来就像个车轮子。
沿着轮子的条幅,可以从位置上把三阴三阳经和开阖枢对应起来。
比如,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在卯时和辰时的位置,对应于阳明阖。
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在未时和申时的位置,对应于太阳开。
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在亥时和子时的位置,对应于少阳枢。
(点击图片放大观看)
手厥阴心包经在戌时,足厥阴肝经在丑时,也能对应于厥阴阖。
手少阴心经在午时,足少阴肾经在酉时,都对应于少阴枢。
手太阴肺经在寅时,对应于太阴开。足太阴脾经在巳时,却跟太阴开对应不上。
也许这样对应是不恰当的,但是确实可以帮助我们理解。
欢迎加入社群圈子进一步交流。
【索引】
为什么要写《认识经络2》
人人都要懂经络,可经络到底是什么
超视觉下的经络,结构竟然如此奇妙
经络运行的三大周期规律,真的是天人合一
经络的四大系统,把你肉身的一切都连接起来
阴阳到底是什么,要从这三个层面来理解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