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懂了这三点,你就能明白老子的智慧
在《古书应该这样读》里提到过,通行本《道德经》我从来没有通读过一遍,仅仅略略翻看了几章,就再也看不下去。看不懂,束之高阁,很多人都是如此。
为什么这部世界发行量仅次于《圣经》的名著,会让大家觉得深奥难懂,没有兴趣读下去呢?
搞懂了这三点,你就能明白老子的智慧。
1.行文秩序
看通行本《道德经》,你会发现文章顺序是杂乱的,缺乏内在逻辑,这对近乎圣人神人的老子来说,绝对说不通,就是我们自己写文章也不可能这么乱啊!
老子自己都在文中说“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言有君,事有宗。”意思是,“我的话很容易明白,很容易实行……我说的话有中心思想,行事也有根据”。
原来是因为千年来误传太多,连四库全书都说王弼通行本“不免于脱讹,文字多谬误。”
所以,还在用通行本解读的可以不必看了,即便帛书版都有不少错误,建议看看《这才是真正的老子》里推荐的老子通灵版。
原文五千余字,通行本改动了有一千二百多字,接近四分之一被改了,还能保持原文的真正含义吗?
原文只有上下两篇,通行本不仅把两篇颠倒拆分成了81章,还把顺序都搞乱了。老子是先论做人最基本之德,再谈做人、做事,后论宇宙大道,再谈圣人、治邦,是有完整逻辑顺序的。
加上后世断句错误,更是雪上加霜,导致其主题和叙述逻辑支离破碎,面目全非。而且,老子时代人们常用重复字来形容的。
于是,到现在就变成很深奥了,因为我们读的根本不是老子原文啊。老子只不过是用当时语言写出让人浅显易懂易行的文字而已。如果要靠别人诠释,就会融入别人的思想,有时意义会被误导。
虽然通灵版道德经也未必都正确,但可能是最接近真相的一个版本了。可以去读竖排版的《老子不为》,也可以去读横排版的《老子传讯》,最原汁原味的还是《道德正经》,过一两个月大陆会出简体中文版,大家也可以等等看。
2.古音来读
周朝以河洛话为官话,老子身为周朝官员,当然也讲河洛话,他也一定是用当时所讲的话来写文章,而不是我们现在的普通话啊。
什么是河洛话?黄河和洛水相会合之处,形成一块三角洲,就叫做“河洛”,住在那里的人,叫做河洛人,说的话叫做河洛话,或称中原古音。
只是后来华夏文化的中原河洛人,历经五胡乱华、匈奴入侵、蒙满当朝等各种事件,逐渐南迁到江浙福广一带,导致闽南话、台湾话保留最多中原古音,而在广东话、客家话、上海话里,也都有保留一些中原古音。
比如,有些佛经咒语,用普通话念就与梵音差很多,若是用闽南话念,则还原了中原古音。这是因为宋朝以前官话是河洛话,发的音是中原古音,而佛经翻译的高潮就出现在东汉至唐宋时期,大量音译也是取之当时的发音。
还有,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如果用普通话来读的话,有时候看不懂里面的用语,而用河洛话去读,就没有不押韵的。
道德经应该用中原古音去读才对,比如现在的闽南话等,会念的读者可以试试,体会其音韵之优雅。通行本道德经里的好多错误,也是因为同音不同字,以讹传讹所致。
3.升维指南
在汉景帝之前根本没有“道德经”这个词,汉初就叫《老子》,表示这是老子所写的书,在秦代《吕氏春秋》里将老子作品称为《上至经》。只是汉景帝觉得老子这本书写得实在高明,就把书名改为《道德经》。
其实,应该叫《德道经》更合适,欲悟大道必先修德,唯有上德者才能进入道境。熊春锦就把他校注的版本称为《老子德道经》,使之更符合老子淳德归道、全德复道的本意。
在《灵魂学视角解读道德经》里提到,老子在高维世界是有“地位”的人,他能留下千古珍贵的伟大思想,绝不只是他的人生体悟而已,而是他的修道心得。他要传递给我们的智慧,是跨越时空连通灵界的,不仅仅是思想体系,更是实践方法。
不知道佛陀、老子、耶稣等圣人《灵魂的等级》多高,他们本不需要轮回,但仍选择投胎回来帮助地球,他们讲的就是给地球人的升维指南啊,让我们提升灵魂等级,减少轮回次数乃至超脱轮回。
“至虛,恒也。守情,篤也。萬物方作,居以須復也。天道雲雲,各復其堇。” 就是告诉我们,人要永恒地持守至虚之心,要笃行地持守大道之情。万物症状萌芽之时,要安静地观察它们复杂的发展方式。天地间的规律纷纭多样,也都会回归到它们的根本。
这是宇宙妙有,使自己达到虚无的境界,即可得大智慧,又能淡漠自己的感情,诚心诚意守在永恒的境界,此为做人最高境界,后续再一一揭秘吧。
去年文章盘点见《核心还是能量意识》,如果您从公号有所收获,愿意助力支持,让更多人受益,请点击《千帆计划第二期,支持写作共同成长》了解详情,感谢你的鼎力支持!
加入后的支持者,会获赠四大基础:《认识灵魂、经络、脉轮、气场》纸版一套,《大道至简,基础永远是根本》。
(▲扫码听配套音频,点击看文章系列▼)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