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最奇特的现象:循经感传
在《经络到底是什么,为何解剖学上找不到》中,提到了一个有趣的翻译:经络(灵枢)或许是指“幽灵(spirit)”的交通枢纽(pivot)。其实,学者们曾经一度把“经络”翻译成channel。在英文中,channel的意思是“通道”,甚至是“管道”,毕竟有所谓的“气血”在里面流动嘛。后来把“经络”译成meridian。在英文中,meridian的原意是地球上的“经纬线”。
这说明,人们对于“经络”一词有了深一层的理解。认识到“经络”不是什么实体的管道,而是像经纬线那样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东西。况且,在解剖学上,根本找不到经络的物质结构。
一、从结构解剖到经络现象研究
经络概念的变化,其实反映出东西方思维的巨大差异:东方人看重“功能”(function),而西方人更看重“结构”(structure)。
你看,整个中医的诊断都是基于“症”,并且对症调理,并不强调是哪一个身体部件出了问题。所以在中医里,解剖学并不占主要地位。
反之,西方人却特别重视“结构”。西医和生物学家认为,只要我们把所有小部件 (即每一个分子)的结构都搞得清清楚楚了,我们就会对人体无所不知,也就没有什么治不好的病了。人就像部机器,哪个部件出了毛病,换一个就是了,西医就是个机械师的角色嘛。
正是基于这种强烈的信念,生物学家把人体分解成不同的器官,再把器官分解成组织,把组织分解成细胞,把细胞分解成细胞器,把细胞器分解成分子,最后再搞清分子的结构。这样精细的工作,为现代西医奠定了极为坚实的基础。
所以,当现代科学开始研究经络时,就是从这种结构拆分 (化约论) 的角度开展的,试图用解剖刀找出对应于经络的管道结构。
你看,在古人留下的经络图上,经络的路线和穴位 (学名叫腧穴) 的位置都画得一清二楚,所以,只要拿把解剖刀,按着这张图,不就可以在身体中找出相应的管道之类的东西了嘛。
然而很不幸,就是偏偏找不到这样的东西。针灸书上写得明明白白的,经络是“气血”运行的管道。那么这种管道可能是与血管、淋巴管或神经纤维差不多的东西。咋就解剖不出来呢?
试过了,才知道,想用传统的解剖学研究针灸和经络是行不通的。
既然结构这条路走不通,那还可以研究经络的特性啊。也就是,暂时回避对经络结构的讨论,只是集中观察经络现象。
其中,有个特别奇特的现象,就是“循经感传”现象。
二、什么是循经感传现象
循经感传,在好多论文里用的还是propagated sensation along channel (PSC),从前面关于经络翻译的变化来看,用propagated sensation along meridians (PSM)更合适。
什么是循经感传现象?从字面理解:沿着经络感觉传递。教科书上的定义是:针刺、电脉冲及其他方法刺激穴位时,人体出现酸、胀、麻等特殊感觉,从受刺激的穴位开始,沿古典医籍记载的经脉循行路线传导的现象。
也就是说,当针刺在正确的位置上,并且起了作用时,病人会感到一种特殊的感觉沿着对应经络路线在走动。这种感觉常常是酸、胀、麻、热、冷、痛或电击感。偶尔这些感觉中的某一种会单独出现,但在多数的情况下,是酸、胀、麻的混合感觉。
我没试过针灸,不过体验过几次热流传递,那种感觉太强烈了,哪曾想到能有那么大的能量!
在针灸古书中,这种感觉称为“气感”或者是“得气”。得气一词首见于《素问•离合真邪论》:“ 吸则内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无令邪布,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意思就是,医者将毫针刺入穴位一定深度后,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经气感应。这种针下的经气感应又称“气至”或“针感”。
如果针刺“得气”,就说明成功,“得气”时,不但病人有酸、胀、麻等感觉沿着经络路线爬行,大夫也会感到针被“吸住”了,很“涩”,不易转动,也不易拔出。
古代医书中不乏对循经感传现象的记载和描述。古人多将循经感传现象的“感”和“传”分开表述。
《灵枢•九针十二原》用“若行若止,如蚊虻止”来形容针感似蚊虻爬行的循经感传现象。
《灵枢•五十营》有“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描述了循经感传的速度。
《灵枢•刺节真邪》记载“上寒下热,先刺其项太阳,久留之,已刺则熨项与肩胛,令热下合乃止,此所谓推而上之者也”,描述了针刺时促使热感产生并传导的方法。
《素问•调经论》中的“按摩勿释,著针勿斥,移气于不足,神气乃得复”,强调了气至病所的循经感传现象。
《针灸甲乙经》有“热病刺陷谷,足先寒,寒上至膝乃出针”,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寒感循经从足传至膝部的现象。
不过,古代文献中并没有循经感传的专有名词。 1978年全国经络研究协作组建议统一定名为“循经感传现象”或“循经感传”,简称为“感传”,循经感传作为该现象的专有名词才被确定下来。
三、大规模循经传感研究
对于循经感传这么重要的经络现象,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组织了一个史无前例的研究大项目,称为“循经感传的研究”。由福建中医研究所胡翔龙大夫主持,共有28个单位参加,共调查研究了63,228人,包括不同的民族和人种 (除了国人,还有588名非洲黑人、110名英美德法等白人)。
查结果表明,在这63,228人中,78%的人受试者出现了“循经感传现象”。也就是说,有40,000多位受试者有了这种感觉。显然,要说40,000多人都是骗子或傻子,实在有点困难了。同时,根据医学和药物学的经验,“安慰剂效应”的有效率最多只有25%,而78%是远远高于“安慰剂效应”所能达到的效果的。
这项研究大量的统计数据和仪器测量表明,针灸并不是古人面壁虚构出来的童话故事,而是一种真实的东西,尽管当时人们还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而且证明循经感传在黑人、白人中同样存在,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并无人种和地域的差别。
所以,虽然找不到对应于经络的解剖“结构”;但另一方面,经络的“功能”不但被上千年临床的成功经验所证明,也被“循经感传现象”研究的大量结果所证明。
四、循经传感的几个有趣问题
这个“循经感传现象”项目的结果远远超过了预期的目标。许多参加这一项目的大夫和研究人员,都趁此机会问了许多古人没有问过的问题,并且自己在实验中进行考查,得出了许多非常重要的结果,澄清了经络理论中许多不够清晰的概念。让我们来看一下。
1、古书所记载的经络位置是否完全正确?(经络的漂移)
从许多“循经感传现象”的观察结果来看:在人体的四肢,感传线基本上与经络线一致;但是在躯干部,就可以观察到感传线与经络线之间的不一致;而在头部,两者之间的差别就相当大了。
“循经感传现象”这一研究项目对这个问题还作出了定量的描述:只有86.7%的感传线路是与教科书上的经络图一致的,而其他人或其他情况下,即使在同一人身上,重复刺激同一穴位,一般都有1~2厘米的漂移。
感传线路的大幅度变化(李定忠,1994)
2、经络线是否是像血管和神经一样有固定不变的位置?(穴位的移动)
观察表明,当有些人生病时,“循经感传”的线路会出现大幅度的变化。有时感传会完全离开平时的线路,直奔病灶所在的地方。这种现象早就被记载在古书上了,并称为“气至病所”,而且很容易在临床上观察到。
“气至病所”现象也表明,要想通过解剖学的方法,找到像血管或神经纤维那样固定的管道系统,本来就是一种错误的想法。然而,许多经络研究人员却偏偏忘记了这一点。
所以,经络完全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种固定的管道。至于针灸教科书中所画的经络图,所描写的明确位置,只是给初学者用的,是一种大大简化了的说明图。其实,有经验的针灸师都知道,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简单,至于“气至病所”和“阿是穴”等经穴位置的移动,更是每一个针灸师都知道的。
“循经感传线路”直奔病灶所在地(李定忠,1994)
a. 脾脏疾病患者 b. 肝脏疾病患者
3、“循经感传线路”的宽度和深度是怎样的?(三维视角看经络)
在古书中,并没有记载经络线的宽度和深度,只是画了一条细细的线 (平面视角)。所以,许多科研人员和大夫就借“循经感传现象”这一研究项目,对感传线路的宽度和深度 (三维视角) 进行了观察。
对大多数人来说,感传线路并不像古书经络图上画的那样,是一条细细的线,而是一条有中间部和边缘部的宽带。中间部是比较窄的,为1~2毫米;而边缘部则比较宽,为2~5毫米。
感传路线所处的深度则随部位而有所不同。在肌肉丰厚的地方位置较深,在肌肉浅的地方似乎就在皮下。
另一个可观察到的有趣现象是:当把毫针离开穴位中心点刺激时,感传线路也会作相应的平行漂移。
沿着肺经的实际感传线路(刘澄中,1985)
4、“循经感传”的方向和速度是怎样的?(气感双向运行)
与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 (单向) 不一样,“循经感传”是双向的。就是说,针刺激之后,“气感”同时往向心和离心两个方向爬行。
“循经感传”的爬行速度也相当慢,只有每秒1~20厘米。比每秒2~120米的神经传导要慢得多了。所以,“循经感传”也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神经传导,更不是体内的扩散传导,参见人体的四种平衡系统的速度。
1983年,中国生理学家孟昭威指出,“循经感传现象”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感传的速度。这个速度在每秒 2.7厘米到每秒8厘米之间。
《灵枢:五十营》记载有“呼吸定息,气行六寸”及“二百七十息,气行十六丈二尺”,其速度相当于每秒2.8厘米到每秒3.6厘米之间。较已知的植物神经的传导速度至少要慢十余倍,而且也不是血液的速度。
因此,不得不承认,经络是不同于目前任何已知调节系统的,是一个未知的人体内调节系统。
小结一下
1.经络不是古人面壁虚构出来的神话,它是真实的存在,因为它有“功能”,即使当时人们还不知道它的“结构”基础是什么。
2.通过这一项目,我们知道了,古书上所记载的经络图基本上是正确的,但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准确,不是绝对没有错误。
3.经络的线路有可变性,并且在一些特殊的病理条件下,会出现大幅度的变化。所以,经络就不可能像血管或神经那样,具有固定的解剖结构。
在这里,特别推荐张长琳教授《人体的彩虹》一书,这是迄今为止,对经络的本质解释最完善的一本书。这书就像一本精彩的小说或侦探书,让人爱不释手。张长琳教授,是一位生物物理学家。他既受过极为严格的西方科学的训练,尤其是物理、化学和生物;又非常熟悉这根植于几千年文化的东方传统医学。
2011年一位新加坡的朋友送给我这本书 (见上图繁体版)时,没想到有人从物理学角度,对经络阐释得这么好,因为自己也物理出身,一见如故、爱不释手啊。这本书,如果有物理背景理解起来更容易,不过张教授娓娓道来,有高中物理知识也可以看得懂。
《人体能量学》的经络篇,就是以这本书为蓝本进行解读,欢迎大家继续关注。
公号:人的解读
【相关阅读】
人体能量学系列(前言)
[00] 人体能量学的缘起
人体能量学系列(经络篇)
[01] 经络到底是什么,为何解剖学上找不到?
[02] 经络最奇特的现象:循经感传
最新评论